1999年8月1日 星期日

從茶湯的滋味出發

甘侯 1999/08/01
曾有一個作家寫說:「花太艷了,不合茶的氣息,水燒老了影響茶的滋味,人太俗了,不要對坐飲茶」。

其實工夫茶文化中,只重視茶湯文化,懂得喝茶,士紳與乞丐同坐,陌生人可以成為知已,只要你喝得出品種,喝出山頭,甚至喝得出海拔,你就是猴子騎駱駝,至於水的講究燒不燒老,馬馬虎虎可也,花嘛,好像沒太多人在乎。

要是真重視茶湯的滋味,講究出用水科學,講究杯子原理,並能說出究竟影響茶味的宜興壺道理在那,也算好的,可惜並沒有人像唐人張又新那樣,對台灣泉水做過 探討,也沒人可說出為何老茶宜用小薄杯,宜興壺的科學道理何在,都來自大陸毛麟片,雙氣室都未真正有實驗報告,來自大陸的粗淺資料,即使當今從事壺的製造 販售的專業人,都不會引用更科學的分析來確定。用眼睛看得見的,鼻子聞得出的,嘴巴吃得來的感性來看茶及其他,是多數人的慣性。

台灣的茶業在農林單位的協助下,從低海拔種向高海拔,最高的海拔竟達2700米,茶農誤以為海拔和茶價成正比,海拔越高,茶價越高,消費者也認同適當高海 拔的茶品質比較好,有人稍微知曉,日照溫差組織多元酚類影響茶湯的滋味,有人卻一無所知,糟的是有人明明不知而卻瞎掰,更糟的是瞎掰而誤導了許多更無知的人